本期以我校剛剛結束的三人制籃球比賽為例,剪輯一個沒有敘事主線(A-roll)的短片。類似于圖片攝影沒有多余文字敘述,這類視頻,讓讀者僅從視頻中獲取內容、展開聯想。

因為沒有敘事的引領視頻快剪,僅僅以“內容說話”,對鏡頭拍攝及組接剪輯的要求會更高。

拍攝

1.盡量把這項運動的所有環節都拍攝完整,如賽前準備、場地情況、明哨開賽、一次進攻的組織、失敗的進攻、得分的進攻、場外加油吶喊、賽后心情等等。

2.每個環節的素材在有條件的情況下,確保可用的數量為一到兩條以備選。除了必要的留有起幅與落幅之外,每個鏡頭拍攝時間切忌冗長,特別是固定鏡頭一鏡到底式的拍攝要避免。

3.拍攝時除需要刻意表現運動的激烈程度使用抖、晃動之外,一般采用穩定拍攝。

4.拍攝時盡量選擇高幀率拍攝,如50P、60P、120P等,以便后期調整速度不丟幀。

剪輯

1.根據運動特性,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。

2.合理使用升格(慢動作)鏡頭、延時、快進鏡頭敘述運動,本視頻中,很大比例鏡頭使用50%慢動作,以使運動環節更清晰,同時使整個視頻節奏穩定。

3.單個鏡頭切忌時長過大,本短片中,最長的鏡頭為2號球員從運球到進球完整過程,控制在7秒左右,其它鏡頭,多用蒙太奇方法,比如:

(1)將A隊和B對比賽的運球與C隊和D隊比賽的投籃進球組接成一個“完整”的進攻回合。

(2)進球后瞬間組接裁判給兩分的舉手鏡頭,即使這個裁判給的兩分可能是另外一場比賽中拍攝得到的。

(3)并列將很多被“失敗”的進攻動作組合到一起,分別給不超過2秒的鏡頭時長。各個不同比賽場次中的失敗鏡頭,更能加深讀者的現場感。同時鏡頭時間越短,越容易提升讀者注意力。

(4)同第3點,將多個進球的畫面快速連串展現,再組接一個場外師生的鼓掌、球員的喜悅,讓讀者也能同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。

4.避免長鏡頭的使用。這種情況在同學們剪輯時經常會出現,原因就是想面面俱到,比如:會不會被沒有錄用素材的班級同學說“為什么沒有我們的鏡頭啊?”,這個是要根據情況而定,作為每個班級的素材,確實是要多多記錄,但從短視頻表現來看視頻快剪,鏡頭越多越長,無關的讀者則越沒耐心看完。

5.注意剪輯順序與節奏。本短片中,先是從場外觀眾引入至一位同學只身投籃進球視頻快剪,表明籃球賽的場景,再過兩個漂亮的進球鏡頭。其實視頻到這里,讀者就已經對場景有了十分明確的了解,因為已經交待得比較清楚了,如果接下去繼續接類似的鏡頭,除了能讓相關當事人或關心的人會有意愿繼續看下去,從視頻大眾功能的實質來說,已經不太有意義了。接下去使用一個黑場讓視頻“重新載入”,然后出現幾個失敗的鏡頭,再到成功的鏡頭,鼓掌激勵的鏡頭,除了加深之前的觀感,同時還具備了升華(運動員拼搏、班級集體精神等)的作用,非現場的讀者也會結合自己的經歷而感同身受。

6.適當使用小技巧。短片中,有一個鏡頭(00'36''的一次投籃接了其它一個鏡頭,00'42是這個鏡頭的倒放,00'44''再順放)使用了三次,如果使用同樣的剪輯手法,很容易被“識破”。

下面是本期視頻:

截止此視頻剪輯之前,我手頭的素材并不足以更完滿地展現更多的內容,僅為參考所用,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。